文/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薛晨光
受專利侵權判斷基本原則-全面覆蓋原則的限制,為了防止后續(xù)維權程序“抓”不到侵權行為人,在撰寫權利要求時,往往會謹慎選擇采用“使用環(huán)境特征”進行表達甚至是盡量避免使用。然而,基于所確定的保護主題及撰寫邏輯,客觀上無法完全規(guī)避“使用環(huán)境特征”的使用。
什么是使用環(huán)境特征
“使用環(huán)境特征”的概念并非來自于《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實務中,也有采用“用途限定”來定義非歸屬于保護主題的關聯(lián)技術特征。
隨著司法實踐中所呈現(xiàn)的法律問題逐步推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7年發(fā)布的《專利侵權判定指南(2017)》第24條提出了“使用環(huán)境特征不同于主題名稱,是指權利要求中用來描述發(fā)明或實用新型所使用的背景或者條件且與該技術方案存在連接或配合關系的技術特征。”
使用環(huán)境特征的限定作用
通常,記載于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在確定該項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時應當予以考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環(huán)境特征”的限定作用取決于其對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本身產生的實質影響,應當結合專利方案描述及比對對象等綜合因素進行界定,具體在專利確權程序及專利侵權判定程序均需作相應考量。
無效宣告請求程序的考量
案例一:(2017)京73行初3385號
原告不服被告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提起行政訴訟。該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是針對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創(chuàng)造性評價中,與證據1相比的區(qū)別技術特征的認定。其中,涉及用途限定特征的實際限定作用的判斷。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1.一種柔性燈條的堵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堵頭本體以及設于所述堵頭本體表面的槽口,所述槽口的一端連通至所述堵頭本體的一端面,所述槽口的另一端的位置與所述柔性燈條的內芯的位置相匹配,所述堵頭本體的設有槽口的表面設有膠合層,且通過所述膠合層與所述柔性燈條的端面膠合。
被訴決定中認定,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1的區(qū)別技術特征為:1.本專利的堵頭結構用于柔性燈條,證據1沒有限定;2.本專利堵頭結構的槽口設于堵頭本體表面;3.本專利槽口的另一端的位置與柔性燈條的內芯的位置相匹配;4.本專利堵頭本體的設有槽口的表面設有膠合層,且通過所述膠合層與所述柔性燈條的端面膠合。
針對用途限定的區(qū)別技術特征1的認定,該案一審判決進行了糾正。一審法院認為,對于含有用途限定的產品權利要求,其中的用途限定在確定該產品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時應當予以考慮,但其實際的限定作用取決于對所要求保護的產品本身帶來何種影響。如果“用于……”的限定對所要求保護的產品本身沒有帶來影響,只是對產品的用途或使用方式的描述,則其對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不具有限定作用。本專利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一種柔性燈條的堵頭結構”,其中“柔性燈條”系對“堵頭結構”的用途限定,結合權利要求1的全部技術特征可知,“柔性燈條”的作用體現(xiàn)為通過膠合層與“堵頭結構”進行端面膠合,其對“堵頭結構”本身并不產生影響。
因此,一審法院認定“本專利的堵頭結構用于柔性燈條,證據1沒有限定”,并非本專利權利要求1與證據1的區(qū)別技術特征。
侵權訴訟程序的考量
案例二:((2012)民提字第1號)
最高人民法院在針對株式會社島野訴寧波市日騁工貿有限公司侵害發(fā)明專利權糾紛案作出的再審判決,確立了對使用環(huán)境特征進行侵權比對的正確規(guī)則。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中的使用環(huán)境特征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是否具有限定作用及其限定程度;本案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必然用于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限定的自行車車架;本案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本案專利保護范圍。
一審程序
株式會社島野起訴至寧波中院稱,日騁公司生產銷售的自行車后撥鏈器侵犯了其發(fā)明專利。并提交了公證購買的被訴侵權產品作為證據。
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1.一種用于將后換檔器(100)連接到自行車車架(50)上的自行車后換檔器支架,所述后換檔器具有支架件(5)、用于支撐鏈條導向裝置(3)的支撐件(4)、以及一對用于連接所述支撐件(4)和所述支架件(5)的連接件(6、7),所述自行車車架具有形成在自行車車架的后叉端(51)的換檔器安裝延伸部(14)上的連接結構(14a),所述后換檔器支架包括……。
一審法院認為,被訴侵權產品尚未被安裝在自行車上,因此自然不具備權利要求1中的“所述自行車車架具有形成在自行車車架的后叉端(51)的換檔器安裝延伸部(14)上的連接結構(14a)”的技術特征,也不清楚具體的安裝方式。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車架結構及特定的安裝方式是本案專利的兩個必要技術特征,而被訴侵權產品因尚未被安裝在自行車上,是否構成侵權的比對條件尚不具備。
二審程序
株式會社島野不服一審判決,向浙江高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為,日騁公司生產的被訴侵權產品僅具備專利權利要求中的結構特征,日騁公司沒有進行安裝行為,被訴侵權產品不具有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安裝特征,沒有落入本案專利保護范圍,不構成專利侵權。
再審程序
株式會社島野不服二審判決,最高院裁定指令浙江高院再審。再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本案專利保護范圍。本案專利的主要技術特征包括結構特征和安裝特征,雖然被訴侵權產品具備了專利的結構特征,但由于日騁公司未實施安裝行為,而株式會社島野無法證明被訴侵權產品必然具備專利權利要求所述的安裝特征,故日騁公司的被訴行為不構成侵權。
再審提審程序
株式會社島野不服浙江高院再審判決,向最高院申請再審。最高院提審后審理認定:
1.關于使用環(huán)境特征對于保護范圍的限定作用。涉案專利的保護主題是“自行車后換檔器支架”,權利要求1同時限定了后換擋器支架所使用的背景和條件,屬于使用環(huán)境特征,對于權利要求1所保護的后換擋器支架具有限定作用。
2.關于使用環(huán)境特征對于保護范圍的限定程度。一般情況下,使用環(huán)境特征應該理解為要求被保護的主題對象可以使用于該種使用環(huán)境即可,不要求被保護的主題對象必須用于該種使用環(huán)境。但是,結合涉案專利的申請文本及實審答復過程中所作的修改,最高院認為,對于權利要求1中的使用環(huán)境特征,應該理解為所保護的自行車后換擋器支架必須使用在相應使用環(huán)境特征下。
3.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必然用于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限定的自行車車架。根據查明的事實,被訴侵權產品在遠離后換擋器的螺栓孔位置附近有一個延伸出來的凸起部位;同時,為證明被訴侵權產品可以安裝在不具有后叉端延伸部的自行車車架上,日騁公司通過在被訴侵權產品與車架后叉端之間增加一個墊圈的方式,彌補被訴侵權產品凸起部造成的間隙。但是,日騁公司對外銷售被訴侵權產品時并沒有附帶墊圈,這種安裝方式不是通常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且影響定位效果。
此外,強制性行業(yè)標準公開了兩種類型的自行車車架:一種具有后叉端延伸部,另一種沒有后叉端延伸部。該具有后叉端延伸部的自行車車架具備專利權利要求1關于車架的限定特征。而將被訴侵權產品安裝在沒有后叉端延伸部的自行車車架上并非通常的工業(yè)化生產方式,且影響定位效果。由此可見,將被訴侵權產品安裝在具有后叉端延伸部的自行車車架上,是被訴侵權產品唯一合理的商業(yè)用途。
4.關于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本案專利保護范圍。除已確認的被訴侵權產品具備該后換檔器支架的結構特征外,最高院認為,被訴侵權產品在商業(yè)上必然用于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限定的自行車車架,具有權利要求1中限定的使用環(huán)境特征。被訴侵權產品落入本案專利權利要求1的保護范圍。株式會社島野的相應申請再審理由成立。
撰寫如何把握使用環(huán)境特征的使用
對于需要體現(xiàn)使用環(huán)境特征,以滿足清楚表述技術方案充分體現(xiàn)其與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的情形,在撰寫申請文件時如何進行處理,筆者觀點如下:
第一,權利要求中謹慎采用使用環(huán)境特征。
受限于被訴侵權產品的不確定性,以及針對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必然用于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使用環(huán)境,或者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可以被應用于不具有涉案專利權利要求所限定的使用環(huán)境特征上,進行證據固定可能會在客觀上存在難度,建議謹慎采用使用環(huán)境特征。
第二,充分考慮該保護主題非必須用于該使用環(huán)境。
基于不同案情,使用環(huán)境特征對于保護范圍的限定程度不可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個案情況具體確定,一般情況下,使用環(huán)境特征應該理解為要求被保護的主題對象可以使用于該種使用環(huán)境。但是,如果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專利權利要求書、說明書以及專利審查檔案后可以明確而合理地得知被保護對象必須用于該種使用環(huán)境,那么該使用環(huán)境特征應被理解為要求被保護對象必須使用于該特定環(huán)境。
北京高院《專利侵權判定指南(2017)》第24條進一步規(guī)定了:“專利文件明確限定該技術方案僅能適用于該使用環(huán)境特征,有證據證明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可以適用于其他使用環(huán)境的,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未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strong>
因此,為了在訴訟程序可以主張到其他可能使用環(huán)境,即便申請?zhí)岚竷H以某一使用環(huán)境為方案實現(xiàn)基礎,也應當在撰寫說明書部分時有所規(guī)避,盡量避免得出所保護的方案必須用于該使用環(huán)境的認定。
第三,授權審查程序及無效宣告程序中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的主張,同樣需要特別關注,以避免在后續(xù)維權程序出現(xiàn)不必要的訴累。
第四,針對使用環(huán)境特征作概括上位處理,或者增加并列使用環(huán)境的獨立權項。
實務中,存在通過撰寫說明書部分時,無法當然地確定所保護的方案不是必須用于該使用環(huán)境的情況。此種情形下,除申請?zhí)岚柑峁┑氖褂铆h(huán)境A外,建議在說明書中對可能的其他使用環(huán)境B或使用環(huán)境C進行擴展性說明。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基于使用環(huán)境的上述擴展性說明,同時需要針對權利要求中的使用環(huán)境特征進行合理的概括上位處理,或者增加相應并列使用環(huán)境的獨立權項,避免說明書中記載使用環(huán)境B或使用環(huán)境C而在權利要求中僅限定為使用環(huán)境A的法律風險;也就是說,訴訟程序主張該使用環(huán)境B或使用環(huán)境C為使用環(huán)境A的等同特征時,對方以“捐獻原則”進行抗辯將導致權利無法得以有效主張。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指南(2017)》;
3.(2017)京73行初3385號行政判決書;
4.(2012)民提字第1號民事判決書。